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大理广播电视亲历记

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06: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广播电视的诞生,让千里眼、顺风耳的古老传说变成了现实;广播电视的发展,使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回顾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内心无不充满着几多感慨喟叹;拾取

广播电视的诞生,让千里眼、顺风耳的古老传说变成了现实;广播电视的发展,使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回顾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内心无不充满着几多感慨喟叹;拾取那一桩桩难忘记忆,人生无不蕴藏着几许荡气回肠。

大办农村广播网

20世纪60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伟大号召。1969年,云南省召开了广播工作会议,发出“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迅速恢复、普及农村广播网”的指示。为落实会议精神,我从大理州水工队抽调到当时刚成立的大理州革命委员会政工宣传组下设的广播办公室,负责全州广播恢复、兴建的任务,从此揭开了我州广播电视事业的新序幕。

当时的广播办公室只有我一人,在革委会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我首先深入到各个县,调查了解各县广播站的情况,并帮助他们落实站址,购置收扩音机、话筒、唱机、高音喇叭等设备,选拔播音员及广播技术人员。在半年的时间里,在各县革委会的重视、支持下,全州12个县都恢复了正常播音,让高音喇叭的声音传遍整个县城。

紧接着就开展了普及农村广播网的工作,由大理州邮电局抽调来李怀高、陈炫章两位同志,我们三人组建了大理州广播管理站。这时我们深入到农村、山区,广泛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杆架线,安装广播喇叭,让每家每户都能听到广播。

有一天我到祥云普淜贫困山区的一户农家安装喇叭,这家的主人死活不愿安装。我感到十分纳闷,再三询问后才得知,他们内心其实是十分想听广播的,就是拿不出两元钱来付喇叭费。主人说,他们家穷得只能吃洋芋、苞谷,连买盐巴的钱都没有,哪里有钱来付喇叭费?我环顾他家的环境,只有一只火塘,一张床,家具也十分简陋,就替他们支付了喇叭款。像这样的家庭碰到了四五家,我都从当年每月35元的微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帮助他们安装了喇叭。因为当时办农村广播,电杆、电线都由公家负责,入户小喇叭得由各户负担,家境好的,不仅有喇叭,而且还配备了一个小木盒;家境贫困的连喇叭费都难以支付,但为了让他们也能听广播,我们都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经过艰辛的努力,晨踏朝霞,晚披夕晖,我们的足迹踏遍全州大地,大理下兑、洱源邓川、祥云普淜,留下了我们的身影;云龙天登、巍山大仓、宾川州城,洒下了我们的汗滴。云龙天登率先在全州实现村村通广播。

一条条银线跨千山、越万水,通往各个村庄,一只只小喇叭挂在社员家中,体型虽小,声音却高亢响亮。村民们通过广播不仅能掌握天气预报,学到各种科技知识,还能了解国家大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当大理七里桥公社建起广播站时,我为此写了一首大本曲:“银苍玉洱美如画,条条银线连万家,户户安上小喇叭,心中乐开花。重大新闻牢记下,科学种田要靠它,革命生产两手抓,永远听党话!”全长20段的大本曲,请白族老艺人在广播里弹唱,深受群众欢迎。

当时我们采取交流电与直流电相结合、大网与小网相结合、专线传输与其他传输方式相结合、木杆与水泥杆相结合、高音喇叭与入户小喇叭相结合的五种方式,使全州农村有线广播网得到迅猛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州已拥有收音机690台,总功率达67.84千瓦,小片广播网点2057个,广播入户喇叭5.13万只,广播专线476.19公里,形成了村村通广播、户户入喇叭的喜人情景。

筹建大理三电厂

要发展广播事业,当时碰到的困难是三缺:一缺资金,二缺设备,三缺人才。资金方面,采取三级(州、县、乡)各调拨一点。而为解决设备和人才困难,贯彻全省广电工作会议精神,大理州要成立一个“三电厂”(即广播、电影、电视),当时的革委会生产组领导把我叫去,请我推荐人员,负责筹备工作。

于是我经过深入的调查,广泛听取意见,提出了一个初步名单。这些同志年纪轻、思想好、有特长,如无线电迷王鑫、电镀行家杨庆龙、绕变压器能手孙凤珍等。这份十几个人的名单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得到了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办理了借调手续。

1971年3月,我带领着这十几个人到昆明无线电厂学习制造收扩音机技术。这些同志分别到各个车间,虚心向师傅们求教,刻苦学习,掌握了各门技术。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后,回到下关,借用了小礼堂作为厂房,开始生产收扩音机。经过1个多月的攻坚克难,终于生产出第一台50瓦的收扩音机,经各项指标测试,都已达标,紧接着进行小批量生产,缓解了器材紧缺的矛盾。

文章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gsgbdsdxxb.cn/qikandaodu/2021/0428/807.html

上一篇:韶关开放大学
下一篇:卅年坚守悄然绽放稳步前行的辽宁装备制造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