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

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08: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及教育管理水平是否符合当前就业形势及社会发展需求。作

一 引言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及教育管理水平是否符合当前就业形势及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一种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手段的在线教育模式,开放教育通过其灵活的学习方式、优质的课程资源、独特的办学体系等特点,实现了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凸显了“人人、时时、处处”的终身教育理念。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育更多应用性技术人才,真正发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生力军作用。

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对近两年部分开放教育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探讨有效提升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二 开放教育毕业生现状分析

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度至2019年度全省电大系统部分开放教育毕业生及所在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共涉及16个分校、58个工作站和教学点,1896位毕业生。

(一) 入学年龄分布

调查显示,此次调查的开放教育毕业生入学年龄主要分布在18~60岁之间。其中,31~40岁的学生最多,占比达44%;其次是21~30岁的学生,占比达38%;最少的是50~60岁的学生,占比仅3%。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二) 专业分布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专业主要涵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此次调查的毕业生中,管理学专业毕业生最多,占比达29%;其次是法学,占比14%;理学最少,仅占1%。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三) 就业行业分布

图1 不同年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图2 不同专业毕业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图3 已就业毕业生所从事行业分布图

在调查的1896个毕业生中,有1612人处于在职状态,其中内资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占比最多,达32%;其次是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占比达30%;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也达到了18%,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这说明开放教育的学员多为在职人员,其报名参加开放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历。

图1 不同年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另外,调查还发现,已就业学生的年龄分布与入学年龄分布大体一致,集中在31~40岁;而未就业学生年龄则主要分布在21~30岁。

三 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影响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的冲突、客观就业环境与就业能力的落差两大因素。

(一) 主观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的冲突

开放教育学生选择广播电视大学就学,出发点多数比较实际,即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就业实力,从而增加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筹码。尤其是部分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他们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目的更加具有现实性,即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构建更宽广的人际关系网,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分量与资本。还有少数学生或出于对某专业的兴趣,或仅仅只是随波逐流、从众心理,或因“学历至上”等原因而选择开放教育来提升自我。通过一段的专业学习,就读学生在时间、精力、资金上付出了一定“成本”,甚至由于工读矛盾而在本职工作和家庭中还会产生一定的额外“成本”,因此对毕业后的就业回报产生了较高的心理预期[1]。然而,就业机会与社会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就业机会和职位需求可能发生改变,之前对口的职业有可能由于经济影响而不景气,职位与薪水大幅度缩水,而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可能使之前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心理预期与残酷的社会需求形成的强烈对比与冲突,严重打击了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与积极性,造成了就业难的局面[2]。

(二) 客观就业环境与就业能力的落差

当前,由于科技发展、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全球化发展等影响世界经济的因素,就业、失业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难题之一;尤其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由于高校的扩招问题,从2003年起,普通高校毕业生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源源不断的竞争者,到了2007年,大学生就业难已到了白热化阶段[3]。在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其他就业群体的就业竞争中,开放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十分恶劣。然而,目前我国开放教育发展还不够完善,部分广播电视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文科与理科占比不均,教学过程缺乏对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本身对学习过程的轻视,导致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强,求职技能与技巧欠缺,缺乏就业竞争力[4]。

文章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gsgbdsdxxb.cn/qikandaodu/2021/0710/948.html

上一篇:美国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对电视大学的借鉴价值
下一篇:肇庆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