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大理广播电视亲历记(2)

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06: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接下来研制成功了“四速唱机”,即用四种速度来播放唱片的机器。这唱机一横空出世,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出现一机难求的场景。要想买到这种唱机

接下来研制成功了“四速唱机”,即用四种速度来播放唱片的机器。这唱机一横空出世,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出现一机难求的场景。要想买到这种唱机还得走点后门,有的人还把它作为结婚的嫁妆,从此“三电厂”名声大振。

除机器设备外,大量需要的是喇叭。于是我带上两人到苏州学习制作舌簧喇叭技术,回来后自己烧制磁铁,制作舌簧喇叭。由于磁铁费工费料,工艺复杂,我们又决定研制陶瓷喇叭。于是我们深入到邓川瓷厂,与工人师傅们反复研究,多次试验,经过十多天的努力,终于成功掌握了生产陶瓷片的技术,生产了数万片。

紧接着,我们在洱源县举办了陶瓷喇叭制作培训班,采取边学习、边生产的方式,生产出5万多支陶瓷喇叭送往各县,为普及农村广播网提供了充足的设施。

者摩山上看电视

1976年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年份。这一年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相继逝世,尤其是毛主席的逝世令人悲痛欲绝。大家都想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只可惜当时大理还没有电视。

这时我与市广播站商量,能否选一个制高点,架天线,安机器,接收电视信号。于是我们选择在通往巍山路口的海拔在3100米的者摩山,在山上搭起帐篷、架起天线,接收从昆明梁王山发来的电视信号,用100瓦电视接收机转发到电视机上。经过三个晚上的接收、测试,终于收到了北京电视台的节目,大家情不自禁地大声高呼。

就在九月中旬的那几个难忘之夜,川流不息的人流从下关、巍山两个方向涌来,大家步行十多公里的山路奔向者摩山上。只见山道上,密林中,点点手电筒的亮光,如流星在山间飞舞,荒芜的者摩山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爬到山顶的人们立即涌进一个简易的大帐篷内,汇聚在两台黑白电视机前,怀着虔诚、缅怀的心情,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观看全国人民吊唁主席的新闻。

在那几个不眠之夜,我们每晚都要接待从下关和巍山方向赶来的成百上千的热心观众。因帐篷太小,就干脆把电视机抬出来,放在显眼的位置,让观众看得更清楚。山风猛烈侵袭,群众却没有感到丝毫寒意;天黑山高路远,未曾挡住大家对伟人的怀念之情。我将这一动人场景写成了一篇纪实散文 《永恒的遗容》,后来发表在1993年12月23日的《大理报》上。

1977年,在州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一座50瓦的电视差转台,接收梁王山2频道信号,用5频道转播,购置了一套面积为30平方米的活动木板房,成为我州的第一座电视差转台。

当时大理地区还没有电视,于是我从昆明购买了一部由云南无线电厂生产的 “山茶”牌电视机,放到老地委会院子中。每天晚上,许多观众都围着电视观看节目,但是信号不稳定,有时“雪花飘”,有时“水波荡”,有时出现“马赛克”,尽管如此,观众们仍耐心地将电视节目看完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我们这才将电视机抬回屋内。

建立苍山电视台

为了使滇西各族群众早日看上电视,1975年初,中央和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决定,在大理苍山建一座高山电视转播台。当时我3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岁,担负起了参与选址、建台的光荣使命。

1975年5月3日,我们组建了一支由广电、电力勘测、地质、公安、卫生等部门抽调的10多人小分队,并请了20多个民工,肩背发电机、电视机、测量仪、帐篷和干粮,凌晨5时从县招待所出发,穿树林、攀悬崖、跨深涧,下午1点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苍山顶,随即开展收测电视信号的活动。经3个多小时的多点收测,终于收到了从昆明梁王山发出的电视信号,且场强达57比特,达到了建台的技术标准。

苍山19个山峰,到底在哪个峰建台呢?接下来我们先后攀登了中和峰、小岑峰、玉局峰、马龙峰、五台峰、三阳峰等8个山峰,进行详细考察和科学比对,最后确定将中和峰和小岑峰之间的4092高地作为台址,上报上级广电部门。1976年,经国家广电部和省广电局正式批准,同意建立大理苍山电视转播台,对外称“761工程”。

在州委组织部、宣传部的重视下,由团州委抽调了李枝先、部队转业的刘文豹、省广播电视局计财处的陈应辉及由州委宣传部指派的我,四人组成了电视差转台筹备领导组。同时抽调了以杨慎为首的年纪轻、身体壮、有吃苦精神和事业心的10多位同志,开始了苍山电视台的筹建工作。

苍山电视转播台

要建电视台,首先要解决的是电源问题,此项工程由大理州电力局工程队承担。1978年3月开始架设高压输电线,我们组织了100多个民工,先后将每根重达500多斤、长9~12米的100多根电杆准备就位,每人扛3~5圈70平方毫米的钢绞线,50多人排成长龙沿着杆位前行,技术人员爬上高杆进行架线。建设者们迎狂风、顶烈日、战严寒,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艰苦工作,终于架通了全长9.7公里的10千伏高压输电线,于1979年6月30日正式通电。这条闪光的琴弦飞越崇山峻岭,给古老的苍山带来现代化的光明。

文章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gsgbdsdxxb.cn/qikandaodu/2021/0428/807.html

上一篇:韶关开放大学
下一篇:卅年坚守悄然绽放稳步前行的辽宁装备制造职业